首页  考研资讯  考研专业课

2025心理学考研312发心知识: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小编为了帮助2025心理学考研312考生学好发展心理学,特意分享——2025心理学考研312发展心理学知识: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2025心理学考研312普心知识: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1.侵犯行为

侵犯行为又称攻击行为,是针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

侵犯行为可以是身体的侵犯、言语的攻击,也可以是对别人权利的侵犯。

(1)侵犯行为理论。

①本能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我们都被性和攻击本能所驱动;劳伦兹则认为,动物(包括人类)共同享有一种战斗本能;社会生物学家认为,攻击行为导致交配机会的增加,从而增加了个体的基因向下一代传递的可能性。

②新行为主义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攻击性行为是通过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观察与模仿获得的;“挫折-侵犯” 假说认为,攻击性行为与四个因素有关,受挫内驱力的强弱、受挫内驱力的范围、以前遭受挫折的频率、侵犯反应后可能遭受惩罚的程度。

道奇( Dodge)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型是指个体在面临特定社会情境时,所进行的特定社会信息加工过程,这一过程由编码、解释、反应搜索、反应评估与抉择以及反应执行五个步骤组成。

①线索编码。寻找线索、感知信息、对情境中的线索进行编码;

②线索解释。解释情境,赋子信息意义,推测他人的行为动机;

③反应搜索。思考可能的反应,形成可能的反应;

④反应评估与抉择。衡量可选择的反应的利弊,选择最佳的反应;

⑤反应执行。搜寻行为技能,作出行为反应。

在这一社会信息加工过程中,个体的原有经验所组成的潜在知识系统将会影响上述的每一个信息加工阶段,使个体在选择线索、解释线索、考虑对策、预期行为结果以及作出行为反应等方面都倾向于选择与原有知识系统一致的信息, 而每一次社会信息加工的过程又会反过来丰富其原有的知识系统。
 

(2)侵犯行为的发展。

哈特普的研究表明,3-6岁幼儿的侵犯行为随年龄增长,身体攻击在4岁时达到顶点;

对受到进攻或生气的报复倾向,3岁时有明显增加;

进攻的挑起者和侵犯形式也随年龄变化,身体攻击减少,言语攻击增多。

研究表明,男孩比女孩有更多的身体侵犯和言语侵犯。

生物学观点认为,至少有以下四种原因可以解释生物因索在侵犯行为的两性差异上的作用:

①几乎所有男性都比女性富有侵犯性;

②性别差异出现早(约2岁),很难归于社会学习或育儿经验;

③在与人类相近的物种中也存在这种性别差异;

④有证据表明雄性激素与侵犯行为相关。

社会学观点强调了父母与其他社会动因在侵犯行为的性别差异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相互作用论认为,性别差异反映了生物因素与社会因素的交互影响。

但是若考虑社会攻击或关系攻击的话,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也许并没有那么显著。
 

(3)影响侵犯行为的社会因素。

①儿童的侵犯倾向部分取决于他所生活的文化或亚文化的鼓励和宽容。

②家庭的情绪氛围也影响儿童的侵犯倾向。

③大众传播媒介的暴力内容给儿童提供了侵犯性榜样,臧弱了儿童对侵犯行为的控制。
 

(4)侵犯行为的控制。

①消除对侵犯行为的奖赏和关注。

②榜样和认知训练策略。

③移情训练。

④创造减少冲突的环境等。
 

2.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指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行为及趋向。

(1)亲社会行为的理论。

社会生物学用“ 族内适宜性”解释了利他行为的进化。

弗洛伊德认为,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良好的亲子关系,认同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往往重复得到强化的行为,而避免重复付出代价和受到惩罚的行为;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随着儿童智力的发展,他们获得了重要的认知技能,这将影响他们对亲社会问题的推理和行为的动机。

(2)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亲社会行为在幼儿期逐渐增加,6~12 岁增长显著。

产生年龄差异的原因可能与儿童社会信息加工能力( 如设身处地考虑对方)、社会责任感、提供亲社会行为的能力和知识的增加有关。

另外,亲社会行为与侵犯行为并不是完全对立的。

(3)亲社会行为的训练。

①对儿童进行角色扮演训练。

②行为强化训练和自我概念训练。

③榜样示范。

④良好的社会氛围是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热门专题

相关信息



关于文都 | 联系文都 | 文都招骋


24小时客服热线:4008627098 / 

在线客服

拨打电话

在线咨询